网站地图

引导创作  推出精品  提高审美  引领风尚

主办方: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/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

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
首页>中国评协>推荐专题>中国艺术发展报告>正文

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出版发布

2025-05-20 阅读: 来源: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:中国评协 收藏


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出版发布

同期发布《啄木鸟文丛——文艺评论家作品集(2024)》

一年一度的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,第13次如期而至,且首次采用全彩印刷,图文并茂,与广大读者探讨“安万现象”等新大众文艺,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优秀作品奖,走出国门的舞剧《咏春》《红楼梦》《只此青绿》,《黑神话・悟空》的技术创新、跨界创作和文化出海……

5月19日,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新书发布暨2025年度编撰启动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、编委会副主任董耀鹏,中宣部文艺局相关负责同志,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、中国文联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,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各篇章首席专家和编撰团队,《啄木鸟文丛》编撰出版方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,有关高校、图书馆和“文艺两新”组织代表,相关媒体记者等约200人出席会议。活动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、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同主办。同期发布《啄木鸟文丛——文艺评论家作品集》第二批十部新书。

董耀鹏及徐粤春、尹兴为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揭幕

董耀鹏为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首席专家代表颁发荣誉证书
董耀鹏为到会的《啄木鸟文丛——文艺评论家作品集(2024)》作者授书

董耀鹏同志为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新书揭幕,向首席专家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,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、教授黄宗贤,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何学森,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、秘书长夏小虎颁发证书,为到会的《啄木鸟文丛》作者陈旭光、吴吕明、师力斌、赵建新、金浩、马健、龙其林、李宁授书。

向高校、图书馆、“文艺两新”代表赠书

中宣部文艺局相关负责同志,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(出版办)主任岳颖,《中国艺术报》总编辑康伟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主任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郝向宏代表编委会向高校、图书馆、“文艺两新”代表赠送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。

徐粤春作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情况介绍
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、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、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主编徐粤春作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的情况介绍。第13部《报告》组织134位权威专家、中青年骨干参与编撰。全书由总论和14个分报告组成,包括70张彩图,约39万字,体现出三个主要特点: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,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理论评论话语。在全国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年份、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,《报告》重点反映了文艺界以理论研讨、政策解读等形式,系统阐释“两个结合”的实践路径,推动新时代文艺焕发崭新面貌的生动实践。二是紧扣时代主题,标注新时代文艺发展印记。《报告》各个篇章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,如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主题创作、“一带一路”文化交流、乡村振兴中的文艺实践等,通过全景记录、重点分析、问题思考、趋势展望,努力打造纵贯全年、横涉万象的中国艺术全景图。三是聚焦科技赋能驱动,反映艺术发展新生态。《报告》敏锐捕捉科技对文艺的全方位赋能,聚焦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场景,系统展现艺术领域在技术创新、传播变革、产业升级中的突破性实践,凸显科技为翼、艺术为魂的时代特征。

尹兴介绍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出版情况

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尹兴介绍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的出版情况。自2012年首部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出版以来,中国文联出版社作为见证者、参与者,陪同这部“中国艺术白皮书”走过了十三载。近三年的《报告》都实现多次加印,并且逐步培育各级文联从业者、艺术院校师生和文艺领域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读者群,尤其是成为多所高校艺术学科的校本教材,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。《报告》不断赋能文联社的出版主业,以其为圆心逐步形成艺术学丛书品牌,包括“啄木鸟文丛”迄今已出版19部,“中国艺术学文库”“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”“微风丛书”等共计200多个品种,依托报告的辐射不断做强艺术理论出版产品线。未来将坚守学术出版品格,不断加强艺术学理论图书的出版,切实把握文联工作的理论基石和未来出版的发力方向,同时期待与各界加强合作。

发布仪式由中国文艺网短视频与视频直播中心总监郭蕾主持。

《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座谈会暨2025年度编撰启动会随后举行。《报告》编委会对《202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编撰工作作出部署,一是突出导向性,如2025年文联系统对创作、评奖和汇演的机制改革,将反映在文艺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、取得的新成就;二是突出权威性,发出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科学的声音,彰显文艺界人民团体的立场、观点和想法;三是突出学术性,以研究型思维推动《报告》高质量编纂,强化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;四是突出可读性,聚焦关键、突出亮点,创新谋篇布局、展现创新突破;五是突出组织性,以严密的组织架构、规范的工作流程、高效的协同机制提供坚实保障,共同努力将《报告》打造成具有权威性、指导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精品,为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
袁正领主持报告座谈会

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、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主持座谈会。参与《报告》编撰的专家黄宗贤、何学森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均、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赵志安、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文系主任李胜利,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和副秘书长于德海,学界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教授刘大先,和媒体代表等热议报告,共话发展,研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创新、书写中国艺术史诗、AI赋能艺术创新发展与生态重构、在文艺理论的多维建构中激活文化新质等。

新时代以来,中国艺术事业展现创新、融合、发展的新气象,艺术政策、行业治理、创作、展演、研究和美育等相关领域都取得颇多令人惊喜和称许的成绩。为重点反映各艺术领域发展动态,中国文联自2012年起每年组织编写一部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,秉持“展示行业发展成果、观察艺术发展规律、彰显艺术文化价值、促进行业繁荣发展”的宗旨,连续出版13部,成为新时代中国艺术繁荣兴盛的有力回响,被视为记录中国艺术行业发展的“全景图”“参考书”“导航仪”。

新书展台


签发:袁正领

审核:何美


延伸阅读:

《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总论篇

《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文艺评论篇

《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出版发布

【合集】《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出版发布暨《中国艺术发展报告》十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




  • 中国文艺评论网

  • “中国文艺评论”微信公号

  • “中国文艺评论”视频号